2014年11月13日晚七点,应石静霞院长的邀请,美国杜克大学法pg电子赏金船长、清华大学法pg电子赏金船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西庆先生莅临我校,在宁远楼三层国际会议厅为我院及我校pg电子赏金船长进行了主题为“‘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辩证关系”的专题讲座。包括法pg电子赏金船长本科生、研究生等在内的400多名pg电子赏金船长参加了本次讲座,包括于容祥在内的十余名志愿者为本次会议提供服务。
(讲座现场一)
高西庆先生,现任美国杜克大学法pg电子赏金船长、清华大学法pg电子赏金船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高西庆教授毕业于北京外贸pg电子赏金船长(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贸英语专业。1981年,他于北京外贸pg电子赏金船长国际贸易系国际经济法专业毕业,获经济学/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杜克大学法律博士(J.D.)学位。除拥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外,高教授还具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身兼学者、律师、政府官员等多重身份。他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并曾在美国纽约华尔街Mudge Rose律师事务所任执业律师。历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副主席;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中银国际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等重要职务。在过去三十多年间,高教授曾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设计与建立工作、主持中银国际的全球整合工作,也曾掌管上千亿美元国有外汇资产,为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建设和外资投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律师到学者,从学者到官员,再到重新执其教鞭,高西庆教授历尽浮沉,并完成了多个角色的成功转换。
(讲座现场二)
2014年2月,高西庆教授卸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总经理一职。正式退休后,于清华大学和杜克大学任教,为研究生开设《跨国并购中的法律问题》课程,全身心投入于其热爱终身的法学教育事业。
(高西庆教授在演讲)
讲座由石静霞院长主持。石院长首先对高教授接受讲座邀请表示衷心感谢,并提及高教授与pg电子赏金船长的深厚渊源。石院长简要介绍了高教授的辉煌履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并特别指出,在高教授非常辉煌的履历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作为证券投资界的元老,是中国资本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和设计者。石院长强调,高教授在身兼多种重要职务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老师的身份,他的爱国体现在放弃美国华尔街的高薪律师工作、毅然选择回国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之中,希望同学们能向高教授学习,将爱国热情具化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之中。
(石静霞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高西庆教授表达了重回贸大的感慨之情。高教授回忆了往昔在贸大的学习经历,讲述了其由外贸英语专业到国际贸易专业,再到国际经济法专业的求学历程。
在正式开始讲座主题前,高教授对其恩师沈达明先生和我院第一任院长冯大同先生表示了深切怀念。沈达明先生是高教授的硕士导师,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pg电子赏金船长的奠基人、对外经贸法律领域的一面旗帜。其与冯大同先生开创的《国际商法》课程及教材,影响了几代外贸学子。提及冯大同先生,高教授对冯先生的“卡片教学法”印象深刻,在对该方法沿袭发展后,高教授形成了灵活自由、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随后,围绕“‘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辩证关系”这一主题,高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历史里“走出去”的实践情况。他指出,早期以中信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出国投资,都是以各自行业为准,不可逾越,中信公司是唯一能进行各行业投资的企业。这一投资方式的优点是企业对该行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也吃过很多亏。后来,越来越多的国营企业,如电信公司、石油公司、钢铁公司等开始出国投资,逐渐走出各自行业投资,开拓新的领域。高教授指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发行股票,到今天我国主要银行,几大电信、钢铁、能源等公司几乎都有外国股份,中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最初特定行业的收购进入到利用范围更广、透明度更强、信息量更大、规则更为清楚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新局面。
之后,高教授简要介绍了外资“引进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从1979年我国通过合资企业法,到今天投资法中鼓励外资进入的各项规定,“反向国民待遇”是很重要的因素。结合丰富的实例,高教授阐述了我国早期外资进入时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我国早期吸引外资进入的各项政策,肯定了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
接着,高教授着重论证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辩证关系。凭借他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高教授运用大量实例,从多种角度分析了外资进入我国时遇到的屏障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深化了需在“走出去”与“引进来”之间寻求平衡的核心观点。特别是在阐述我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问题时,高教授结合其在中投公司任职时的切身经历,用他负责的三个中投公司对外投资的失败案例,介绍了中投公司在向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世界各国投资时,资本输入国基于国家安全、利益互换等考量,对我国企业投资的一些限制。他强调要对失败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尤其是美国的安全审查制度,需要提起同学们的关注。针对上述“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教授强调,应从过去三十多年的历史出发,审视中国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得失的平衡。当今中国已跃升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贸影响重大,在加强对外投资的同时,更需关注对外开放的要求,重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辩证关系。
此外,在演讲中,高教授多次指出,当今大pg电子赏金船长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水平远比90年代舒适,pg电子赏金船长也不受制于艰苦的物质生活和陈旧的学术思想。在留学机会充足、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当代大pg电子赏金船长应勇于创新、敢为争先,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最后,高教授对贸大法pg电子赏金船长学子寄予了殷切希望。“Give and Take”,是高教授对贸大学子毕业后从事经贸法律事业的思想指导。他指出,今天,全球经贸局势有巨大改变的情况下,中国和世界打交道要有新的思路,要有开放的心态。大家是平等的,平等之上应该“Give and Take”, 从而寻求各国之间的利益平衡。
主题发言结束后,石静霞院长再次对高教授的讲座表示感谢。石院长指出,高教授在讲座伊始对沈达明、冯大同两位先生的纪念非常契合我院“院庆三十周年”的主题。两位先生是pg电子赏金船长的奠基者,对我国国际商法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高教授以非常轻松、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辨证关系讲解得非常透彻,令人深受启发。石院长并鼓励同学们在现场领略高教授的风采之后,可以更多地通过网络等方式,不断挖掘高教授全方位的魅力,并从中受益。
(现场pg电子赏金船长踊跃提问)
在问答环节,高教授与我校pg电子赏金船长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这也是高教授非常重视的环节。我院硕士生闵杰就“中国年轻一代人如何处理历史使命和自身压力,从而克服时代包袱、无愧于心”提出疑惑,高西庆教授在回应中坦言,新一代年轻人没有过去时代的自卑感,具有非常巨大的创造力。高教授鼓励在座pg电子赏金船长,年轻气盛易栽跟头,是好事,重要的是能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所以年轻人不要怕碰得头破血流。高教授还以自己做铁路工人时头部受重创仍要坚持干活、从小在艰苦环境中教育家中孩子的经验为例,教导在座pg电子赏金船长敢于受苦,不怕犯错,并勇于实地调查,在实践中探得真知。唯有培养刻苦努力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后,高教授再次鼓舞全场所有pg电子赏金船长,即使身处重重逆境,只要坚持自我,也能有所成就。针对我院研究生王彦迪提出的“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问题,高教授指出了证券市场的复杂性,结合当下国际证券市场背景,提出若我国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政策得以贯彻实施,未来二十年间中国证券市场将有很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高教授在讲座结束后继续耐心解答pg电子赏金船长的疑惑)
问答环节结束后,石静霞院长对在座同学和高教授各提了一点希望。就在座同学而言,石院长一方面希望同学们能深度领略高教授作为大家的风采,另一方面,此次讲座作为院庆活动和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高教授曾在不同场合讲到的“受苦哲学”。不论是经历“怀揣17美元闯美国”所受的金钱之苦,还是做工人时所受的身体之苦,高教授始终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受之苦最后证明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对高教授而言,石院长希望他常回贸大看看,与更多贸大学子交流和分享人生经历。
此次高端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回应中结束。这是继张月姣教授讲座后,我院举办的“院庆三十周年系列高端讲坛”的第二场讲座,达到了知识传授、国际经贸法学理想教育等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