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下午,第93期经贸法学工作坊迎来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pg电子赏金船长潘国平教授做题为“中菲南海仲裁案的国际法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工作坊负责人王乐兵助理教授主持,法pg电子赏金船长院党委于海纯书记、国际法系边永民教授、刘刚仿副教授、陈卫东教授等出席了此次讲座,部分硕博研究生也到场聆听学习并参与讨论。
潘国平教授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pg电子赏金船长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潘教授近年来专长于钓鱼岛与南海九段线等海洋法问题,以及对日战争索赔等法律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潘教授首先对“中菲南海仲裁案”涉及的历史背景以及此案对我国海洋权利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接下来,潘教授对本案中菲律宾的15项提请仲裁的诉求、中方立场和中菲南海仲裁法庭对管辖权和可受理性的裁决进行了详细透彻的法律分析。潘教授认为,中国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规定的四种争端解决方式的拘束,被强制管辖不可避免,但是声明保留的除外。紧接着,潘教授就我国对本案是否该应诉、如何应诉以及中国的应诉的胜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潘教授认为中菲南海争端的核心问题在于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问题。潘教授主张公约不能撼动我国南海九段线内的历史权利。因为早在1996年公约对中国生效之前,民国政府在1947年就已确立十一段线(后改为九段线)作为主权权利和权益的界线并向世界公布,公约不能追溯既往。另外,潘教授认为我国加入公约受强制管辖制度拘束使中国处理海洋争端陷入被动地位,中国可以考虑退出公约。
讲座过程中,于海纯书记、边永民教授、陈卫东教授以及刘刚仿副教授不时对潘老师提问,并围绕本案所涉及的公约关键条款的解释、案件结果及其影响、中国政府的应有立场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潘教授的观点,对南海争端的国际法问题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